当有一项发明是以一个人的名字去命名,那将是发明家最难得的荣耀。4月24日去世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就有幸获此殊荣,并在世界上留下了钻出中华神功的故事和至今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钻头”(简称“倪钻”)。时至今日,有关“倪钻”研磨方法的求教比比皆是,可见,半个世纪前的发明,在今天仍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革新能手,并最终成为国家髙层领导。他不仅激发了几代人爱科研、爱创新的热情,也在政治领域发挥着非消极作用,拓展了人生履历的宽度和高度。
1933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国营六一八厂(现在的北方车辆集团公司)当钳工。1953年,车间接到为抗美援朝中破损装甲车特种钢板加工打眼的任务,这种钢材连当时外国著名的“席乐夫钻头”也很难钻动。起初用普通麻花钻头打眼,钻半天才能打通一个眼,而且一天竟烧坏12支钻头,效率很低。为攻克特种钢硬度高、强度大、钻孔不易掌握的困难,打破百年来钻头刃口平直的常规,将“一尖三刃”的普通麻花钻改成“三尖七刃”的新型钻头,解决了达成目标的关键难题。这种钻头立即被命名“钻头”。
经过科学鉴定和生产实践证明,“倪钻”和国际上使用的普通麻花钻头相比,具有定心好、钻速快、功效高、寿命长等优点,专家们称之为“机械工业金属切削行业中的一项重大革新”。
1964年8月,世界科学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时年31岁的代表中国工人第一次登上世界科学讲坛,宣读了他的论文《钻头》,赢得了到会44个国家和地区科学家们的赞誉。1986年10月21日,联合国世界产权组织向他颁发了金质奖章和证书。
因为钻头一举成名,却认为,“这款钻头虽然是我在工厂干活时磨的第一支钻头”,但是在得到了各方专家和能手的支持帮助一直在改进后定型,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应该把“钻头”改名为“群钻”。一个“群”字体现出了多少人的无私,更体现出了谦虚质朴的品格。
翻开的简历,能够正常的看到,30年中,他先后历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上海市委第二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全国总工会第九届、第十届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历经30多年而稳居高位,或许,军工人的朴实无华,军工人的执着谦逊会对此给出一个恰当的解读。
1999年,退休后的回到了发明家的队伍中,担任了中国发明家协会的理事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支持发明创新、维护发明者合法权益,促进发明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工作上。说:“本来我以为退下来了,任务已完成了,现在看来还不行,要充分的利用我们的发明成果去占领市场。”在心中,始终存在着“倪钻”情结。原来,由于上世纪50年代人的知识产权观念相当淡薄,“倪钻”的实验数据丝毫没有保留地向世界公开,在全球范围内被无偿使用,并被外国人申请了专利,“倪钻”成果保护的缺失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因此,又一头扎进了“倪钻”的研究中,率领当年的徒弟们对“倪钻”进行改进创新,2001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终于确认其拥有“多尖多刃群钻”的实用新型专利。
在北方车辆集团公司的大事记中,占有光辉的一席之地。就是在这里,发明了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倪钻”,并成为从六一八成长起来的国家领导人。
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方车辆集团公司具有坚持改革创新的传统和崇尚创新的氛围,“倪钻”所凝结的自主创新精神也成为了北方车辆集团公司永远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打破了时间的界限。能够正常的看到,北方车辆集团公司一直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创造着一项又一项佳绩。在众多国家重点项目中,都体现了北方人的创新成果和激情参与。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大范围的应用于钻床、车床等机械设备上的“倪钻”仍然以无往不前的劲头冲破一道道艰难险阻,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奋战不息。它的贡献从历史沿袭到了今天,并将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军工以及工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